探訪即將消失的村落-茶果嶺村
前言
早前,我喺廣州參觀了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默默記錄廣州城市變化的“街坊攝影師”李瑞然老師的攝影作品展覽。當我看到當年廣州市區每一個已經成為歷史的街景,除咗讓我駐足欣賞廣州舊時的美,都讓我增多了一個攝影創作的方向。
喺今年年初,我看了早在2022年上畫的電影《緣路山旮旯》。電影中的男主角 他的童年時期係喺一個叫茶果嶺的地方度過的。
我帶着好奇的心態,在網上搜索了茶果嶺的相關資料先知道,茶果嶺村這個地方將會在明年清拆重建。
雖然這裡對於我來講,它係一個好陌生的地方,不過,為了好好記錄這個即將消失的地方,我還是決定了 在它清拆之前去那邊探訪一下。
到了今年3月尾前,就在我到香港街拍之時,抽了一個上午的時間親自去了那邊看看。
第一次探訪
面撞面個妹釘確係人省鏡
望落順眼風姿綽約夠標青
冒昧問句小姐妳係叫乜名
Hello一聲All Right搞掂實靈擎
…
佢尊翁綽號包頂頸(三寸釘)
居家住喺茶果嶺(瓦封嶺)
見我口輕輕 當我花靚倞
實在阿拉麵懵兼心精
–許冠傑《追求三部曲》
喺我探訪茶果嶺之前,聽聞許冠傑的這首歌 住過茶果嶺的“街坊”們人人知曉。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呢?
初次探訪,我跟着Google Map的指示,先在市區坐上港鐵觀塘綫坐到藍田站,出站之後跟住Google Map的路線行路過去。(後尾我先知道,可以稍微等一陣轉乘經停地鐵站外的綠van就可以去到村口,不過當時我覺得 慢慢一邊行一邊感受沿路的風景,都係一件不錯的事。)
即將行到茶果嶺之際,發現有一户人家 房屋的外牆上掛住一批屋主自己收集的車牌。
然後繼續行,過了無幾耐,就行到茶果嶺村村口了。
據悉,茶果嶺村是香港一個超過400年歷史的村落,亦為其中一個僅存的寮屋區。雖然外邊睇落,村落是實在的“舊”,但舊得來又有一番人情味。
其中可以感受到的人情味的點,在於眼前的這幾隻喺村入邊寫意遊遊蕩的貓仔,啱啱好都見到有户人家送了一些糧食給貓仔們食呢。
行下行下,就見到了 上面提到的電影 其中一個實地拍攝場景的茶餐廳,榮華冰室。
刻上了店名的百葉鐵閘門、門口側的玻璃櫃內放著老闆陳列在內的每個來自上世紀的收藏品、一枝枝玻璃樽裝的豆奶汽水、掛在店內牆上的餐牌、牆上各種老派掛飾、各路明星的合照、一張張店主和他的家人的合照、店內供顧客坐下享用美食的桌椅…店入邊每一個出現的物品 都在默默同幫襯的客人講佢哋自已同這間點共處的歷史。
由於當時我感冒發燒好翻無耐,不敢多食煎炸食物,就簡單點了碗餐蛋麵同一杯凍檸蜜 淺嚐一番就算。
因為拜訪當天遇上香港的公眾假期,除了我之外,另外有一家大細的熟客都來幫襯,同老闆聚舊。
那天舖頭入邊只有老闆一個人主理,我點了餐之後,一邊看着老闆開爐料理,一邊聽住熟客同老闆“吹水”,見証故事。
實話講,老闆的出品不算出色,自我評價 可以算係自已在家求求其其整就出餐的水平,不過我覺得,這裡講究的是“醉翁之意不在酒”,嘆的是情懷,是人情味,食是其次。
食完這份簡單的brunch之後,休息了一陣就埋單 同老闆打了招呼就告別了。然後繼續這段簡單的旅程。
原本還想幫襯埋 同樣開在茶果嶺村的“開記冰室”,不過可惜遇上店休,“摸咗門釘”,唯有留到下一次的機遇再幫襯了。
第二次簡單的探訪
到了這時,已經到了今年的5月尾。
因為我想參觀下M+博物館的一個攝影展覽,然後自然地 有了這一次快閃香港行。
看完展覽之後就到了lunch time,偶然記起 之前第一次探訪茶果嶺的時候 無幫襯到的“開記冰室”,就決定“兜個大圈”,再探訪一次茶果嶺村,幫襯翻這間 同樣想探訪、感受情懷的店。
相比“榮華冰室”,這裡店入邊的空間係大過前者的,雖然老闆無在店入邊擺放收藏品,不過同樣是感受到情懷的氣息。
這裡主打的是住家飯餸,今次我就點了份飯餐,叉燒炒蛋做主菜,令送了一杯熱奶茶同例湯。
當然,我知道,開記的飯餸出品 同樣追求的是實在,是切實的情懷同人情味,而不是養眼的擺盤同驚豔的味道。
食完成份餐,正好八分飽。
開記的老闆一樣都係好好相處的,不過我實在靦腆過頭,就齋同老闆打個招呼 輕輕傾了幾句就罷,埋單之後默默離去。
之後,為了散散餐後的“飯氣”,臨走之前都順便行入村入邊行了一轉。
不過今次可能因為係中午時分,在這裡生活出沒的貓貓 斷估都在附近某個地方休息,就睇不到牠們的身影了。
後記
無論在廣州、香港、澳門這些頗有歷史底藴的城市,隨住現代化的時代發展,仲有一些帶有故事同歷史底藴的地方 會經過人工的修繕之後 變成有別於舊時煥然一新的面貌,或者會隨住時間的流逝不得不消失。
李瑞然老師成為“街坊攝影師”的事蹟教會我,都要好好珍惜 現有遺留的美好,趁住它們變成新面貌面對大家之前 或者趁住它們消失之前,要好好記錄它們的存在,好好記下它們的蹤影。
(完)
(得閒飲茶!)